所在的位置: 招商网 >> 企业宗旨 >> 简评李明刚的诗

简评李明刚的诗

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题记

李明刚,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土著”。听着海浪吹着海风遥望着远天长大。却非渔人也非农夫,而是一所基层大学的校长。虽为校长,却低调、亲民,甚至腼腆。诗人——我想起了这个高贵但似乎并不值钱的称呼,对,这个原本写着小说,并有小说集出版的人,更接近“诗人”这个称谓。展读其最近出版的诗集《海风的眼神》,质朴而接地气,沾满了海风的咸味和“鲻鱼咬滩”的抽象之美。虽然有些篇章较为清浅,缺乏惊世骇俗与天马行空,但不滥情不造作不哗众取宠,保持的正是一个诗人该有的清纯与人品……徐闻,中国大陆最南端,著名诗人黄礼孩的出生地,一片生长诗的地方,李明刚,正渐渐完成其写作上最“原始”的积蓄,成为不可忽视的又一个……(黄钺)

西山海

黄昏将至。红树林遮掩不了

正在洗浴的夕阳

海鸥停止捕猎,与白鹭一道盘旋

俯冲,也想过把海浴瘾

海风鱼群不甘寂寞,加入了闹海的行列

夜幕降临以前,各种事物以各自的方式

显现迷人的部分

在斜照铺开的海面,渔归的槽白仔划出的

弧线,可与渔哥的肌肤相媲美

而渔哥的眼神,从波光粼粼的海面滑过

从沙滩上奔跑的刺草上掠过

从红树林的枝叶间穿过

停在挖螺海妹的身上

海妹身披霞光,神情沉醉

比海湾里的风景,更耐人寻味

简评:把“西山海”三字拉直,会拉出“徐闻县新寮岛西山村海边”这一长串文字,但这一拉,读者心中的某点疑惑,即无师自通。言归正传:“红树林遮掩不了/正在洗浴的夕阳”是否也让你“惊艳”?我内心则“格登”一下:遇上了高手——诗的旗帜,就这样在西山海的沙滩上,竖了起来!接下来作者当然也没有让大家失望,“诗无达诂”,但我看到,他运用白描、抽象、渲染等手段,起码已成功地、活灵活现地,让我们抵达了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边,再进一步,就是滔滔南海……(黄钺)

滘尾角分水线

海鸥鸣叫,加深了大陆最南端

这片海的神秘。灯塔下看海

潮水朝两边退去,露出浅黄的肌肤

泾渭分明,自然的画笔留给自然

滘尾角,这个地名,并不闻名

却像带电的蓝鸟,让人看得更远

两边同时卷起的海浪,雄鹰般醒来

北部湾与南海像巨大的翅膀

我渴望游荡在鹰的翅膀之间

把一份辽阔留给同样辽阔的北部湾

简评:事物一大,常常自带气场。浩渺的北部湾与南海因地理位置与风向的不同,便因此常常“对着干”,分水线或合水线就这样产生。而二者的见面礼,却是纯美诗意得“浅黄”的海沙。它们在分水线上聚合着,已渐渐成为大水中的一道奇“迹”。作品一开始,“海鸥鸣叫,加深了大陆最南端/这片海的神秘”,直接而深邃,诗歌的气场也立马拉开。接着出现的“蓝鸟”、“雄鹰”,象形度与新鲜感,俱佳。诗的生命力,也顿时:活了。(黄钺)

罾鱼的人

在西山海,他用罾网

打捞一日三餐

一次次抡起网兜

成为他的宿命

偶尔逃生的鱼

偷走了他的光阴

临近黄昏,他捞着落网之鱼

顺便,捞起网中的夕阳

网兜扬起的瞬间

阳光在掉落

涟漪点点的海面

罾鱼人的身影,若隐若现

简评:罾鱼,即网鱼,是渔民的宿命也是本能。这首诗里描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捞场景,所不同的是他有发现。在网兜扬起和阳光掉落瞬间,罾鱼人,海面和涟漪之间的深化关系,多多少少让这首诗歌有了承托的厚重。(陈一默)

木麻黄

傍海而居,却活不出海子的诗意

狂风当舞曲,怒涛做鼓点,白沙滩为舞台

木麻黄,舞出红树林的骨气

种子乘着海风和飞鸟,流浪海岸沙丘

与流沙海马争夺江山

扎根、繁衍,生生不息

它吸足海雾,叶子翻新墨绿

像接受检阅的士兵,挺直树干

宁折不弯,岁月无痕

它与大海上演的拉锯战

惊心动魄。刺草和马鞍藤

成为它争地盘的帮凶

把黄昏给了飞鸟,清晨给了旭日

月夜给了情侣,它却把绿

留给大地和蓝天

简评:如果说,木麻黄是有个性脾气的话,它一定是个挥刀舞戟,斩伐果敢的将或猛士。这首诗之所以能够立起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拟人手法的运用,动词灵活到位的牵引也保障了其鲜活度。木麻黄,作为防风林里的一种,其意义是不明而喻的,而诗末点题,对比衬托之下更加深化了主旨题义。(陈一默)

冬里织绿的马鞍藤

从春天起步,马鞍藤

在海边沙地负重前行

北风堆起大浪,冬日的大海那么无助

鹰飞过海岸,马鞍藤的藤蔓

占领大片的领地

瘦身的大海,留下更多空白

海岸荒凉,杂草枯萎

而马鞍藤,却在沙滩上画起水墨画

它青翠的叶片,温润了

孤独的灵魂

寒风比刀子还利,光屁股的孩子绝迹海岸

流沙唱着只有大海听懂的歌

马鞍藤依然不停地织绿

被寒风冻凉的海岸,渐渐有了温暖

人间的爱,已在这里落地生根

简评:马鞍藤,生长于贫瘠的砂土地,有良好的定砂能力,可作海滩固沙覆盖。这里的马鞍藤赋予了它该有的意义,其百折的精神无疑是有着积极明亮的攀爬力。结尾两句“被寒风冻凉的海岸,渐渐有了温暖/人间的爱,已在这里落地生根”,把物态的它上升为了灵性之境,这是令人动容的笔墨。(陈一默)

乡情

乡情是农作物的亲切问候

乡情是果实对土地的请求

乡情是番薯叶上的蚱蜢

乡情是落花生延伸在土地上的根

乡情也是伤心时的泪水

是归途上的粮食

简评:我很喜欢短诗。其实,全世界都喜欢短诗。而我欣慰,诗不藏奸,我欣慰作者温厚有礼的诗人形象,与其文字,是“一体”的,是可信的,更是接地气的。这首短短六行的小诗,即可作证:你可以把其中的每一个词抠出,细细揣摩,更可对“粮食”二字达到的新高度,慨叹。(黄钺)

牛背上的小鸟

割完晚稻

空旷,寂寞了

田野

一头黑水牛

有滋有味,啃着

稻秆

一只小黑鸟

在牛背,搜寻

美味

硕大牛背上

小黑鸟,是那么

渺小

简评:这是一首久违的“小令”,它穿越了层层的朝代,减去了长衫大袖,减去了繁文缛节,减去了深不可测……更出人意料的是,越是最后,作者越把口袋收紧。哦,一个强烈的叫“反比”的大词,终于被作者,“勒”了出来!(黄钺)

抛下鱼饵,渔人稳坐船上

用左脚撑着桨,双手及右脚

各拉着一条钓绳

用肢体感受鱼儿是否上钩

钓绳不断被拉起。贪心的鱼儿

把整个钓钩都吞下

渔人拉不出来,用刀片割断钓绳

钓钩卡在鱼鳃里

风平浪静的海湾

夺饵和拉钓越演越烈

渔人布满皱纹的眉头

随着猎物渐丰,舒展开来

被太阳曝晒过的脸

比太阳还红

简评: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垂钓场面,所不同的是,作者并没有刻意宣扬些什么,只是实事求是的去呈现世态,反映生活。这似乎也是种可厚非的事情。有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诗是诗,生活是生活,彼此互不干涉,不“打扰”也是一种想对幸福的状态?个人的观点上,这也是可以商酌的问题。(陈一默)

刨螺人

退潮后,西山海

沙丘坦露处,刨痕

抹掉踩出的脚印

“咔嚓”一响,他挪开螺刨

脚拇指一挑,大白螺露出沙地

接受海风湿热的爱抚

螺刨翻起的小蟛蜞

成为海鸟的美味

风飞浪卷,海的蔚蓝扬上天空

潮水去而复返,他的影子

在海水中起伏。海水舔湿他的脚趾

不停地掀出惊喜。汗珠在掉落

爬过他的额头和沟壑丛生的脸

那颗历经风霜的心

已被海风吹热

简评:人鸟为食,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一帧渔人刨螺的剪影图,退潮后的西山海承载着那么多的生活秘密,渔人,就是这个捡拾海岸线的赤子……生于斯而长于斯,命运让他和海融为一体,所有心动和洗炼既是承受也是鞭打,这是生活的实体也是根藏于岁月风霜里的,绵迈力度的“诗意”。(陈一默)

家园

一只海鸥

在暮色四合的海边

寻找家园

最后

消失在红树林里

潮水漫过

爬上红树滩的一对中华鲎

静听海风低吟

大海的魂

在这里找到归宿

简评:小诗不小。透过细节看背景,在南中国海边游荡过,在静美的红树林中窥探过,也许,才感知得到此诗中的“大”。当然,关键的是你必须对诗中奇怪的“鲎”字有足够的了解。鲎,大海中古老的甲壳动物,眼小,样丑,却情深!竟是大海中著名的“爱情”代名词。它们成双成对,如果有一个不幸落入你的“魔爪”,另一个也不逃不跑,宁愿……好,现在再请你回头,“反思”一下题目:家园。(黄钺)

今夜,我只有海风

一个人的中秋夜

寂静空旷了庭院

月光在石榴树叶子上舞蹈

鸣叫的秋虫,招来海风

普洱茶的香,被偷出院墙

今夜的新寮岛,月色迷离

海边的红树林只属于它自己

今夜,我只有海风

孤独在沙滩上行走

思绪,鲜活如海风

不由自主地,飘荡

简评:“情以物兴、物以情观”,中秋夜,月色迷离,石榴树隐隐约约,秋虫唧唧,海风轻拂,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心头荡漾?主人公是敏感的,他多思的触角伸向四方,触发酝酿着属于自己的个体情愫,一任人展开想象,乃至追问……(陈一默)

古港新港

一轮圆月,在太阳

坠进大海的那一刻

三墩古港的夜色,被点亮

红树林影影绰绰,波涛

托起月亮,红树林空隙

银色的光辉,在闪烁

港湾寂静,月色撩人

这里曾经满载珍珠玛瑙丝绸

千帆竞发的繁华,埋进泛黄的史册

汽笛声,从一堤之隔的新港

传来。轮渡靠岸的喧闹声

撕破夜晚的寂静。港口涨满人气

客滚码头,像一个巨大的月亮

在北岸,扑向琼州海峡

它伸出触角,触摸海水的蔚蓝

世界第一的名头,被月光撩亮

简评:千帆竞发,迎来送往,新旧交替之间所碰撞出来的思绪蕴含着火花。月亮太阳在这里是有寓意象征意味的,亘古未变的倒是蹒跚的客人,泛黄的史册和沧桑的变故。在两个码头之间,故事的册页徐徐翻开,一定程度上,饱满情思的酝酿也是此诗的可感之处,抚史忆今,只有海水,能窥破琼州海峡的触角吧……(陈一默)

外婆的爱情

十六岁的外婆

像山野里的山稔花

娇艳而朴实

那年春二月

她扎着油黑乌亮的大辫子

上了外公的花轿

开始了他们的爱情生活

年轻时的外婆

文静秀气

不像个乡下女人

都夸外公好福气

外婆白里透红的肌肤

夜夜在村里单头后生梦里

晃动

在一些人眼里

外婆就是一只金丝鸟

根本干不了农活

可怎么也想不到

嫁到外公家的次日

外婆天不亮起来挑水

用水葱似的手淘米做饭

打水给公婆洗脸

然后踏着阳光下田干活

外婆硬生生地把村里最能干的媳妇

比了下去

怀我岳母的时

候外婆挺着七八个月的大肚

挑着一担番薯

颤巍巍走在田埂上

看得村里人都害怕

外婆却走得稳稳当当

就是不让外公累着

九十六岁那年

外婆丢下与外公的八十年情

爱撒手西去

痴情的外公足足哭了一百八十天

外婆的世纪爱情

让花前月下的情

物欲横流的爱

羞愧得抬不起头

外婆对外公的爱

爱得不动声色

爱得让天下人

不敢在她面前谈论爱

简评:姑且不论这诗的长度,或者是有些流于平面与扁平的叙述。那个时代的车马慢,那个时代的爱情美,一纸简单的婚约就可以地老天荒,相伴至死。这里面说的是外公外婆的爱情故事,又或者是说,也有着我们父亲母亲的爱情故事,看似平凡无味,没有过多奇异起伏,但是却能走过生平,到达臻境。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呵,这种看似“朴拙”的婚恋文明,不知惊艳了岁月里的多少时光。(陈一默)

送不出去的梨

往广州途中

我买了两个梨

自己吃了一个,很甜

剩下那个原本要给一个熟人

熟人说有糖尿病,不要

因已去了皮,不好带

我随手送给乘务员

乘务员说吃得太饱,不要

还用世故的表情和声调向我道谢

我又向同车唯一小女孩送梨

小女孩想接梨,却被父亲制止了

年轻父亲用复杂的眼光盯着我

大声吼道:不要

他的吆喝声

惊醒了一车似睡非睡的人

简评:诗很单纯。但这诗先得作者也很单纯,包括:要有意识地保持简朴的心态,然后是用词与表达。诗是什么?千古之问。诗是美,是语言的艺术,是橄榄,也是辣椒。是很复杂的一种“工艺”,却也是“清水出芙蓉”……而对于“剖析”二字,此诗好像不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让人尴尬的“人性”二字,作者只好“冷酷”地使用了“剖析”这把锋利的手术刀……(黄钺)

我有些喜欢你了,卡努

威马逊过境已三年

至今还让我惊魂未定

卡努,一听你的洋名字

我以为你跟威马逊是同伙

尽管你的国色天香

撩拨得我心猿意马

但我不能因满足私欲

让我的家园伤痕累累

尽管我有一万个理由

想把你拒之门外

可你,还是来了

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

你一改气势汹汹的神态

娇羞成亲娘

轻轻地拥抱了我,还有我的家乡

大方地丢下金银般的雨水和遍地清凉

卡努,尽管你让我焦虑了几天几夜

但你可爱的举动

赢得了我和我所有亲人的欢心

你的弃恶从善

给足我喜欢你的理由

简评:没有在海边生活过的人,对此诗可能会一头雾水。“威马逊”与“卡努”,其实都是某场台风的代名词。作者在下笔之前,是否也有过一番“挣扎”?才大胆地让这首作品变身为“爱情诗”。诗贵创新,有责任心的诗人都会在这几个字面前保持敬畏。但作者让人赞叹的转弯,也心酸地折射出,最临近大海的中国大陆最南端,可恶的台风“叔叔”,曾经有过多么让人铭心刻骨的暴行……人言“因爱生恨”,此诗大胆地“因恨生爱”了一回,也许,这也算“诗出别裁”之一种吧。(黄钺)

湛江诗群出品

稿件初审:黄钺

终审:张德明符昆光梁永利

执行主编:林水文

编委:张德明黄钺程继龙赵金钟梁永利符昆光凌斌袁志军陈雨潇殷鉴史习斌林水文小红梁雷鸣杨梅郑成雨黄药师南尾宫林改兰陈波来孙善文黄成龙陈华美马兴李明刚王晓波显波施国保(按入群先后排列)

湛江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emingziz.com/qyzz/11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